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抽动症吃药不是万能的!

发布时间:2024-08-12

 病10年,他被父母送进监狱!抽动症吃药不是万能的


怎么也没想到,时隔1年多再一次得知小志的消息,会是他触犯了刑法,被关进了监狱!
还记得去年,第一次接听李妈妈的电话。
从妈妈口中得知:
眨眼睛、皱鼻子、耸肩、嗓子还会发出“吭吭吭”类似干咳的声音

心理情绪问题严重,经常无缘无故发怒暴躁,乱砸东西...

 

 

从孩子10岁时被查出抽动症,算下来,已经第9个年头了。
面对这种情况,一家人手足无措,甚至怀疑小志是不是有精神病?
听到这里,小编很心疼。
难以想象,面对家人、周围人的不理解,这么多年来,孩子是怎么过来的?
为了给孩子治病,妈妈辗转带儿子去过很多医院,吃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药。
几个月后,小志的爸爸告诉我,说本来已经挂好了医生的号,但直到去医院当天,也没有谁能说服得了儿子。
李爸爸回忆,从儿子懂事开始,就一直听不得自己有抽动症。
小时候一听到就哭,长大点了,还开始发脾气,摔东西!
李爸爸说到这些时既无奈又心疼!
后来,再了解到孩子的情况,是他进了监狱。
这天,暴躁的他冲出家门,一路乱吼乱砸,还伤害了好几个前来阻止的行人...
一个孩子的青春人生就这样断送了。
抽动症并不是精神病,但它却容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产生。
近10年来,抽动症迁延未愈,小志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心理健康发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自卑、自闭、不自信、情绪暴躁、暴力行为...
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小志的攻击行为愈演愈烈,伴随着嫉妒与愤怒,爆发出反社会的行为。
抽动症如同毒瘤一般,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针对像小志一样,合并心理情绪问题的孩子,尤要注意,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心理行为疗法)。
那么,我们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呢?从这3方面来疏导孩子情绪!
孩子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他常因挤眉弄眼、怪叫、耸肩等抽动症状而深感焦虑自卑,社交退缩。

 

而抽动症又是一个很娇气的病。

越紧张、自卑、压力,抽动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越紧张自卑。

孩子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

如果此时家长还唠叨、没完没了地指责,过度关注,犹如雪上加霜。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

当孩子出现抽动行为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强制去制止,采用转移法。
比如孩子抽动明显时,可以有意识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帮忙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一些轻松的事情。
通过减轻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的症状,增强孩子克服疾病的信心。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去寻找导致孩子抽动症加重的原因。
比如是不是学习压力过大、自己过于严厉等,来从根本上减轻孩子的情绪压力。
心理学家认为,成长中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巨变的时期。
他们感受到的友谊是人们相互关系中最重要的东西。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重视友谊,而且还会形成一定的情感色彩认识。
换句话说,他们的友谊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人格养成的内驱力。
就比如李志小时候,家人能注意到对孩子人际交往方面的正确积极的疏导。
就不会让李志感觉不到社会的善意,觉得周围充斥的只有嘲笑和不理解。
以至于产生如今严重的情绪问题和报复社会的行为。
抽动症的孩子在家或者学校都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有可能是同学的嘲笑、孤立,学习上的难题,也可能是遭遇到恐惧。
这个方法过程开始有点难,但不断坚持帮助孩子,他会学着平静下来,最后顺利地从坏情绪中抽离出来。
如果孩子不愿意配合,他会说:"我还在生气,根本想不出什么美好的事情!”
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做这个练习,平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积累一些美好记忆。
抽动症药物治疗并不是万能的。

更多关于孩子发育行为的疑问和焦虑,家长可点击下方立即通话,或点击在线咨询,得到针对您孩子专属的分析改善建议!也可以关注公众号【成都天府儿童医院】,了解更多孩子发育行为相关的问题。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与指导,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我们用心守护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助力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具体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健康热线:028-87776883

推荐医师+MORE

在线挂号

咨询电话:028-84433902

门诊时间
08:30-18:00

医院地址
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在线留言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电话:
  • 症状:
在线咨询

健康咨询热线:

028-84433902

Copyright ©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24小时咨询热线:028-84433902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备案号:蜀ICP备2024088257号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可联系删除。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