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5
孩子过度仿说怎么办?两个方法应对!-孩子仿说语言该如何引导?
家长有时候会很焦虑,孩子自己玩的时候总是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如晚上画画的时候念叨着老师课上说的话,玩积木的时候说着动画片里的语句等。
这就是仿说现象。那么,孩子出现过度仿说,有太多非功能性的言语应该怎么办呢?
过度仿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或家长说出示范性的话后孩子立即仿说,一种是延迟一段时间孩子重复他人的言语。居家环境中,孩子更多会出现第二种情况。应对第二种情况,建议采取如下办法。
01选择忽视
每个人都有自己放松的方式,比如有人是卫生间歌手,有人是厨房歌手,有人在客厅跳跃腾挪,有人对着植物娓娓倾诉。下学后,孩子在家里放松地玩着玩具,偶尔有一些自言自语,其中也许有延迟仿说的内容。
如此看,小朋友的过度仿说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也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一段时间说自己想说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孩子自己玩耍的时间,选择忽视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02将仿说转换为命名
NO.1
命名的方法
家长如果认为孩子非功能性的言语过多,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沟通,希望孩子有更多功能性的言语,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将孩子的过度仿说转化为命名。
命名训练需要家长多一些耐心。比如孩子正在画画,但说的是白天在机构听老师说的一些话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命名,如轻轻地慢慢地替孩子说“我在画画”。
仿说较擅长的孩子听到家长的话语时多数会仿说“我在画画”。
若孩子停下来命名了当下的活动,家长要给予夸赞,“你画画呐”/“你画得真好看啊”。如果家长说了两遍三遍后,孩子仍然自说自话不模仿,家长可以继续替孩子表白,如孩子画了一个圈,家长可以说“我画了一个棒棒糖”“棒棒糖好甜啊”等等。
NO.2
要注意原则统一
不论家长选择哪一种方法应对孩子过度仿说的情况,切记原则统一。例如,半小时前孩子搭积木的时候自说自话过度仿说,家长忽视了,现在孩子剪纸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家长这时也许会忍无可忍,尝试打断孩子说话或者尝试用各种方法打断孩子当下的活动,或者爸爸选择忽视,妈妈不能接受爸爸的方式,必须开始命名训练。
这些均是不可取的。如果家长每次都干扰孩子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更少跟家长玩,或者不喜欢和打断自己活动的家长玩。
而当家长能够和孩子玩在一起,活动中适时引导孩子,将非功能性的言语转化为命名,甚至引导孩子在活动中跟家长多提要求、分享等,孩子功能性的沟通能力自然慢慢提升。
更多关于孩子仿说相关的疑问和焦虑,家长可点击下方立即通话,或点击在线咨询,得到针对您孩子专属的分析改善建议!也可以关注公众号【成都天府儿童医院】,了解更多关于孩子仿说相关的问题。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与指导,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我们用心守护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助力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具体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健康热线:028-87776883
健康咨询热线:
028-84433902
Copyright ©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24小时咨询热线:028-84433902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备案号:蜀ICP备2024088257号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可联系删除。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