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5
宝宝一旦出现这些表现,家长需要警惕脑瘫发生!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这是对宝宝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脑瘫,或称脑性瘫痪,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如果能正确认识脑瘫,大部分病例都能得到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不幸的是,许多脑瘫症状被误诊为缺钙,导致患儿失去了最好的早期治疗机会。
“软”是脑瘫的早期表现
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体位异常,有的并发智力障碍、癫痫、感觉和知觉障碍等异常。这种运动障碍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发育迟缓,表现为头、翻、抓、坐、立、走等发育迟缓,家长常称其为“软”。异常姿势最常见的是头后仰、眼睛斜视、上肢内旋、手后仰、下肢内收交叉、脚尖等。有的宝宝到六七个月大,头耷拉着,手脚柔软,不能翻身,不能独自坐着。年轻的父母经常会建议:“宝宝是缺钙,补钙就好了。”
其实,有些宝宝并不是缺钙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患上了脑瘫。很多家长认为缺钙的孩子是“软”的,所以盲目给早期脑瘫患儿补钙,耽误了治疗机会。事实上,儿童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疾病,与脑瘫有本质区别。随访病史,孩子出生前后也多有窒息、早产、黄疸等因素。有的家长明明发现异常,却认为可能是缺钙或发育缓慢,这就需要去医院儿科门诊筛查脑瘫。
1. 儿童脑瘫在两个相对早期的阶段被发现
第一个是3-6个月,这是发现脑瘫儿童的超级早期阶段。如果孩子的头抬不起来,宝宝对叫声没有反应或反应,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患有脑瘫。在超早期发现脑瘫的儿童中,俞治愈率非常高。第二期为6个月至1岁,属于早期发现,有治郁的可能。
2. 脑瘫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均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如全身无力、虚弱或四肢紧绷;容易受惊,动作少或太多;进食时,有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频繁噎、呛、呕吐。2-3个月:不笑,抬头,不停哭,手指握紧,不会张开。4-5个月:不会翻。七个月都不会坐,甚至抓不住,抓不住,或者把手放到嘴边。智力发展也可能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3.孩子也会有不正常的动作或姿势,如流口水、颤抖;当你学习双腿并拢,双脚始终放在脚趾上站立时;有些肢体动作不协调,头部不能保持中间位置,这些都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异常动作和姿势。
孩子5个月后,唾液腺分泌旺盛,口腔空间比较狭窄,且吞咽功能不完善,醒着睡觉都会流口水,一般1岁以后,发育完善,就不会流了。如果孩子在两岁前流口水太多,就应该考虑脑瘫或智力障碍。提醒:如果宝宝这个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孩子到6个月大的时候,脑瘫的症状就会明显显露出来。比如有的孩子会出现患侧肢体肌肉张力增加,肌腱挛缩;也有部分患儿动作类似舞蹈,步态不稳,严重者伴有癫痫、视力障碍和听力丧失。如果到了这个阶段,治疗就会非常困难,而且yu之后的大多数病例都不理想。
家长需要警惕脑瘫的导致因素
脑瘫的病因很复杂。过去,普遍认为分娩时胎儿缺氧是导致新生儿脑瘫的首要因素。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怀孕晚期、多胞胎、感染等产前因素也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
1. 晚期妊娠:在住院的脑瘫患儿中,患儿的母亲在怀孕前均在35岁以上,有的有先兆流产的经历,妊娠时需要保护胎儿,但只有在出生后才发现患儿异常。
2. 多胎妊娠:多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出生率明显高于单胎,这种情况下脑瘫的发生率也更高,颅内出血和黄疸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很多时候你会有一对双胞胎,一个正常,一个脑瘫。
3.妊娠期感染:此外,妊娠期感染也是胎儿神经发育异常的常见原因,如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可损害胎儿脑神经,导致新生儿脑瘫。
4. 妊娠期用药:儿童脑瘫与妊娠早期用药史有关。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脑瘫患儿的母亲在妊娠前半段有吸毒史,但早孕检测很难找到。
5. 家族史:家族史也是儿童脑瘫的高危因素之一。患有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的儿童发生脑瘫的风险翻倍。此外,出生时窒息、胎位、妊娠晚期宫内缺氧、脐带包颈等都可能导致脑瘫。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
孩子越小,就越容易重组大脑。脑瘫儿童在6个月时已经建立了血脑屏障,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不能进入大脑。许多家长不明白,给孩子服用脑神经生长药物几乎是无效的。
更多关于孩子脑瘫的疑问和焦虑,家长可点击下方立即通话,或点击在线咨询,得到针对您孩子专属的分析改善建议!也可以关注公众号【成都天府儿童医院】,了解更多孩子脑瘫相关的问题。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与指导,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成都天府儿童医院,我们用心守护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助力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
具体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健康热线:028-87776883
健康咨询热线:
028-84433902
Copyright ©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24小时咨询热线:028-84433902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备案号:蜀ICP备2024088257号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可联系删除。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