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1
在当今社会,抑郁症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受到了它的困扰。
因为抑郁这东西很复杂又很隐蔽,很多时候,一个人抑郁发作那一会儿,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接下来,让咱们现在就来聊聊那些表面上正常,实际上却是抑郁发作的5个举动,揭开青少年抑郁症的隐蔽伪装。
一、“嗜睡或失眠”——不是懒/熬夜,是生理节律崩塌
家长觉得孩子失眠只是想太多,睡得太久就是偷懒了,归结为他们的“年轻”、“爱偷懒”。但嗜睡或失眠往往伴随着:
因情绪耗竭导致“解离式睡眠”
皮质醇异常引发的“早醒症状”
用睡觉来隔绝人际压力
警惕信号:当孩子连续一周睡不好,或频繁睡12小时以上,甚至开始胡言乱语,需引起重视。
二、“喜欢独处”——不是内向,是社交回避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喜欢一个人待着”只是性格内向,甚至欣慰于他们的“听话”、“不惹事”。但抑郁症孩子的独处往往伴随着:
刻意回避家庭聚餐、朋友聚会
对曾经热爱的集体活动突然失去兴趣
即使独处时也无心做任何事,只是发呆或机械刷手机
警惕信号:当孩子连续两周以上拒绝所有社交,且独处时情绪持续低落,需引起重视。
三、“沉迷虚拟世界”——不是网瘾,是逃避现实
熬夜打游戏、追剧、泡在社交平台……家长常将此归结为“爱玩”、“有网瘾”。但抑郁症孩子可能正在通过虚拟世界:
用自甘堕落来刺激麻痹痛苦情绪
用匿名或假身份倾诉不敢说的秘密
制造“我很好”的假象(如发搞笑表情包、晒美照)
警惕信号:当孩子连续三周以上沉迷网络,并伴随“停下来会很痛苦”的失控感,需引起重视。
四、“过度追求完美”——不是自律,是自我攻击
每天反复洗手、作业反复涂改、不得第一就不开心……家长常将此归结为“认真”、“好胜心”。但这些“完美主义”行为可能是:
用苛刻的标准惩罚自己“不够好”
通过自我否定抵消内心的无价值感
认为“只有完美才配被爱”的认知错误
警惕信号:当孩子连续四周说自己不够好,频繁自我贬低,甚至全面否定,需引起重视。
五、“暴饮暴食或厌食”——不是馋嘴/挑食,是情绪失控
突然嗜甜如命、偷偷暴食后催吐,或是拒绝进食,家长常将此归结为“贪吃”、“没胃口”。但其实是孩子在用身体表达痛苦:
通过进食填补内心空虚
用自虐式节食获得“掌控感”
因躯体化症状失去食欲
警惕信号:当孩子连续五周暴饮暴食或厌食,体重快速增长或者下降,需引起重视。
健康咨询热线:
028-84433902
Copyright © 成都天府儿童医院版权所有
24小时咨询热线:028-84433902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123号
备案号:蜀ICP备2024088257号
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可联系删除。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